DM数据库的物理结构和逻辑结构是数据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,它们共同定义了数据库的组织方式和存储机制。首先是DM数据库的物理结构,物理结构主要描述了数据库在存储介质(如硬盘)上的实际存储方式,包括各种物理文件的组织和存储。DM8数据库的物理结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:
1.数据文件:
数据文件是数据库中最重要的文件类型,用于存储数据库的实际数据。每个数据文件都以.dbf为扩展名,是真实数据存储的地方。一个数据库通常包含多个数据文件,这些数据文件可以分布在不同的物理磁盘上以提高I/O性能。
2控制文件:
控制文件是一个二进制文件,记录了数据库必要的初始信息。每个DM数据库都有一个名为dm.ctl的控制文件。控制文件主要包含数据库名称、服务器模式、OGUID全局唯一标识、服务器版本、数据文件版本、数据库的启动次数、最近一次启动时间、表空间信息以及控制文件校验码等内容。
3重做日志文件:
重做日志文件用于记录数据库中所有更改操作的信息,以便在数据库恢复时使用。在DM数据库中,每个实例至少有两个重做日志文件,这些文件循环使用。重做日志文件以.log为扩展名,在归档模式下,还会生成归档日志文件。
4.归档日志文件:
在归档模式下,重做日志会被连续写入到归档日志文件中。归档日志文件以归档时间命名,扩展名也是.log。归档日志文件是数据守护功能的核心,用于在数据守护中的备库与主库之间进行数据同步。
5.配置文件:
配置文件用于设置数据库的功能选项和性能参数。
DM常用的配置文件包括dm.ini(数据库服务器的各种功能和性能选项)、dmmai.ini(MAL系统的配置文件)、dmarch.ini(本地归档和远程归档)、dm_svc.ini(服务名连接配置文件)、sqllog.ini(SQL日志的配置)和dmrep.ini(用于配置复制实例)等。
6.跟踪日志文件:
跟踪日志文件主要用于排查和调优数据库问题。默认情况下,跟踪日志文件是关闭的,开启后可能会影响数据库性能。
物理存储结构的思维导图如图所示:
逻辑结构主要描述了数据库内部对象之间的组织关系和存储层次:
1.数据库:
数据库是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集合,包括数据文件、日志文件、控制文件等。在DM8中,一个实例只能与一个数据库进行关联(装载、打开或关闭数据库)。
2.表空间:
表空间是数据库存储的逻辑单位,一个数据库由一个或多个表空间组成。DM8在创建数据库时会自动创建多个表空间,如SYSTEM表空间、ROLL表空间、MAIN表空间和TEMP表空间等。表空间由一个或多个数据文件组成,用于存储数据库对象(如表、索引等)的数据。
3.段:
段是表空间中数据的逻辑存储单元,一个段可以包含多个簇(Cluster)。段可以跨越多个数据文件存在,用于存储特定类型的数据(如表数据段、索引数据段等)。
4.簇:
簇是数据页的上级逻辑单元,由同一个数据文件中连续的数据页组成。在DM8中,簇的大小可以在创建数据库时指定,默认大小为16个数据页。
5.页:
页(也称数据块)是DM8数据库中最小的数据存储单元和IO单元。页的大小可以是4KB、8KB、16KB或32KB,用户在创建数据库时可以指定页的大小,一旦数据库创建完成,页的大小就不能再改变。页由页头控制信息、页中数据、空闲空间和行偏移数组等部分组成,用于存储数据库的实际数据。
文章
阅读量
获赞